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纪要 | 妹尾达彦先生:《从武周到李唐 :武则天的洛阳 玄宗的长安 》

单敏 吴小龙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2019-07-25


会议内容纪要


2018年3月22日晚19:00,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邀请妹尾达彦先生做专题报告,报告主题为《从武周到李唐:武则天的洛阳玄宗的长安》,这是妹尾达彦先生最新的学术研究。

会议由周晓薇老师主持。在会议开始时周晓薇老师首先对妹尾达彦先生及此次报告的主题做了介绍。妹尾先生温文尔雅且颇有绅士风度,他回忆到八十年代在陕西师范大学旧校区跟随史念海和黄永年两位先生研究唐史的经历,所以对于今天坐在一样的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做最新的研究成果报告而感到非常高兴。



妹尾先生首先展示了此次报告的演讲题目和演讲结构,给大家提供一个清晰的报告思路。他演讲的目的是分析武周到第二次唐朝,也就是从武周到玄宗,都城由洛阳到长安“迁都”或者“还都”的问题。演讲结构是由问题:长安洛阳两京比重的变迁,即武则天的洛阳和玄宗的长安,从而得出他的研究结论:是武周创造了第二次李唐。

接着向大家展示了《两京比重变迁》的图表,即从隋文帝到唐玄宗各朝的定都情况。他认为武则天选择将洛阳定为都城,其变迁原因归结为军事、经济、交通这三点。军事原因是主要游牧据点地由中国大陆西北部至东北部的移动,与农业地域的主要政权据点地的移动发生连动。而农牧两地域的政权进行交流(发生冲突)的主要舞台,便由中国大陆的西北部移向了东北部;经济原因是谷仓地区从华北平原向长江下流域的江南移动;交通原因是贯穿非亚欧大陆的交通干线,从内陆的陆路到沿海水路、海路移动。关于这三点理由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解释。



妹尾先生还向大家展示了图《中国五大古都复都制的累计年数》,这五都分别是长安、洛阳、开封、南京和北京。从图上可以看出,十世纪以后由东西复都制转化成南北复都制。他认为从隋文帝到唐玄宗时期,长安和洛阳作为都城的比重是交替进行的。并且从长远来说,唐代以前大半是在长安和洛阳设置复都,而到了五代以后,以开封、南京、北京为中心的复都数量越来越多。

然后妹尾先生展示了图《東アジアおける複都の立地-農牧境界から地帶の都市網へー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都城的历史变迁呈现从西方到东方,由内陆到沿海的状态。妹尾先生指出从隋到宋这数世纪之间,复都制的变迁有两个特点:第一是8世纪确立了陪京制,武则天时候没有陪京制的说法,陪京制是在玄宗以后才出现的。以中国大陆农业地域为据点建立的政权(宋明清),其核心都城和复都间开始产生顺序化。第二是武则天以后复都间的交通干线网络开始由中国大陆西部的东西线向大陆东部的南北线转换。在这里他特别强调“陪京制”和“复都制”的区别,他指出“陪京制”是有第一第二的先后顺序的,而“复都制”没有这个先后顺序。



关于武则天迁都洛阳已经有很多学者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妹尾先生从宗教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以及结合阴阳学说来进行阐述,角度新奇。他从“儒教长安”讲到“佛教洛阳”,并且他指出建康属于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的园林城市,所以隋炀帝在造洛阳的时候基本是仿照建康的模样来修建的,再加上后期武则天对洛阳进行了改造,修建了漕渠,向洛阳转移人口发展都市圈等带动了洛阳的发展。

关于武则天于701年10月回到了长安,妹尾先生认为是去顺陵祭奠自己的母亲。而关于玄宗朝的长安,他认为玄宗在政治、文化事业方面、长安交通干线整备以及陵墓的建造等方面都采用的是武则天时期的办法。妹尾先生在报告中用大篇幅内容从各个方面佐证武周朝存在对玄宗时产生的重要意义,所以他对有些人认为的“武周只存在了十五年,时间太短,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大的贡献”这种说法表示不同意,并表明在分析过文献和文物之后,认为玄宗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武则天的影响,如果没有武则天的周朝,就没有唐玄宗开元天宝的启动,结论就是是武周创造了第二次唐朝


杜文玉教授评议内容



杜文玉教授针对此次报告进行了评议:

妹尾先生将近80分钟的报告向大家展示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历史文化学院隋唐史专家杜文玉教授做最后的评议。杜老师依旧是平日里的幽默诙谐,富有学识,十分有趣且有深度地分析这场报告。他首先将妹尾先生整场报告内容作了回顾,指出妹尾先生特别考虑到宗教政策和交通路线对长安洛阳地位变化的影响,这是非常鲜明的特点。然后特别肯定了妹尾先生对“陪京制”和”复都制”的分析,他认为用这个分析长安和洛阳是比较新鲜的观点。

针对妹尾先生的讲座,杜老师总结了妹尾先生做学问的两大特点:一具备世界和国际视野,研究问题时将唐朝历史放在整个历史中进行考察,同时也劝导同学们做学问时不要拘泥于一个问题研究,要多读书从而培养自己的国际性视野;二是妹尾先生善用图表,在报告中大量使用图表数据来分析问题,并告诫在座的同学们要善用图表,学会图用表来分析自己的论题。

最后,针对妹尾先生讲座中提到的都城变迁问题,杜老师总结认为中国都城的变化因素很多,有民族原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诸种因素促成了中国都城的变化。而都城的确立不是以个人的意志或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因此历史问题要综合起来去考虑,视野更要开阔。

通过这次的报告,我们感受到了妹尾先生做学问的严谨求实而又谦逊的态度,并且他非常善于利用图表和数据来有理有据地说明历史问题,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做学问应该学会搜集证据、分析证据,而非空口阐述而毫无支撑依据。加之杜文玉老师对此次评议,告诫同学们多读书来培养开阔的国家视野,为同学们之后的学习以及论文方面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会议合影)


妹尾达彦先生简介


妹尾达彦先生,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教授。曾任北海道教育大学副教授,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系副教授,哈佛大学燕京研究所招聘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剑桥大学圣约翰校招聘教授,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台湾大学客座教授(2015年),北京大学大雅堂访问学者以及财团法人东洋文库兼任研究员。主要著作有《长安的都城规划》、《全球史》、《隋唐长安与东亚洲比较都城史》,主编有《城市和环境的历史》第1辑-第3辑等。



图片来源/张宁宁

文字来源/单敏  吴小龙

责任编辑/单敏

指导教师/杜文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